品味一生网品味一生网品味一生网

关于植树节的名人名言

 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,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。按 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,植树周或植树月,总称国际植树节。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,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,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,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,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,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,被确定为市树。

  地球只有一个,失去它,我们到那里去寻找家园。

  哪里有绿色,哪里就有 生命。

  绿树成荫,花香扑鼻—— 理想家园靠大家。

  用好你的手,垃圾无处留。

  请高抬贵脚,听,小草在哭泣。

  每人少扔一张纸,地球就会更美丽。

  希望有一天,垃圾桶也会下岗。

  捡起一张纸,创造一个美的家园。

 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。

  不让垃圾进校园,只让美好到我家。

  热爱我们的母亲,不要让她伤心和失望。

  让绿色与我们共存。

  绿色社会,共同铸造。

  含一滴水,还一份真情。

  淡水用完——南北极取,冰山用完——过滤海水,海水用完——天空湛蓝,河流洁净,花儿娇艳——理想家园。

  手下留情,足下留情,爱护环境,人人有责。

  植树造林,功在千秋。

  爱祖国,护绿化,保清洁,爱家园。

  保持地球生态平衡,就是保护人类自身。

   保护环境,就是爱惜生命。

  古代名人的植树故事

 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。前几天,我翻看一些书籍,发现从古到今,尤其是一些古代名人都很重视这一造福于民、惠荫子孙的事业,并躬亲实践,传为美谈。

  霸王项羽与桂树:据说项羽自幼就爱树,相传有一次,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,项羽忙问缘由,老人说:“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‘口’字。这棵树长在院中,就成了‘困’字,不是很不吉利吗?”项羽听后,灵机一动回答说:“照你这么说,院中倒树留人,便成‘囚’字,如此更不吉利。”老人觉得项羽言之有理,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。

   诸葛亮与桑树: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,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:“臣家有桑八百株,子孙衣食,自可足用。”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,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。一代名相,两袖清风,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,令人不胜感慨。

  董奉与杏林: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,乐善好施。董奉隐居庐山期间,为贫苦百姓看病,从来不取分文,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,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,重病者栽五株,轻病者栽一株。几年光阴,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。每当杏熟,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,人们称这片杏林为“董仙杏林”,后人遂以“誉满杏林”称颂医家。

  隋炀帝杨坚与杨柳:古代传奇小说《开河记》记述,隋炀帝登基后,下令开凿通济渠,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,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,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,并亲自栽植,御书赐柳树姓杨,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,从此柳树便有了“杨柳”之美称。

  白居易与花木: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树如宝。他被贬任忠州刺史,年年都种植花木,并赋诗咏道:“持钱买花树,城东坡上栽。但有买花者,不限桃李梅”;他在《春葺新居》诗中又说:“江州司马日,忠州刺史时。栽松遍后院,种柳荫前墀。”

  王安石与竹桃柳:王安石赋诗植树:宋代改革家、诗人王安石对种竹、植桃、栽柳极感兴趣,赋有诗句:“乘兴吾庐知未厌,故移修竹似延雏”,“舍南舍北皆种桃,东风一吹数尺高”。“移柳当门何啻王,穿松作径适成三”。可见他对树木的热爱程度。

  朱元璋与柿树:据《燕京时餐记》载,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,经常挨饿。有一天,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,看到一棵柿树正熟,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。后来,他当了皇帝,忘不了柿树的功劳,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,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,要种柿、核、桃、枣;还下令安徽凤阳、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,不种者要罚。从此,安徽等地广种柿树。

  左宗棠与左公柳: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,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,人称“左公柳”,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。清人杨昌溪曾写诗赞道:“大将筹边尚未还,湖湘子弟满天山。新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度玉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