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一生网品味一生网品味一生网

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3篇

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3篇

  人在的时候,以为总会有机会,其实人生就是减法,见一面少一面。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 励志文章 激励我们创业,一起来看看品味一生网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非常经典 励志创业 的文章3篇,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。

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:德国工匠:我们不相信物美价廉!

  德意志民族是很晚才开始搞工业化的,英、法完成工业革命时,德国还是个农业国。

  但是如今,在这个只有 8000万人口的国家,竟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。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“德国制造”?

  1、『德国制造』曾经是带有侮辱性的符号

  德国人进入工业化后也经过“山寨阶段”:向英、法学习,偷人家的技术,仿造人家的产品。

  为此,英国议会还特别在1887年8月23日通过对《商标法》的修改,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德国进口货必须注明“德国制造”。“Made in Germany”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。

  德国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初,大学的科学研究是与生产领域完全脱节的。尽管那时“世界科学中心”在德国,但是美国人很聪明,他们在德国拿到学位回国后,不是一味地跑到大专院校里做研究工作,而是进入到市场里去办企业。

  19世纪90年代初,德国科学家跑到美国一看,发现美国工业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,这才明确提出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”的方针,并开始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的发展。由于德国有基础科学上的雄厚根基,很快就建立起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,从而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、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的队伍结合在一起,领导了“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”,使德国工业经济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。

  此后,德国的机械、化工、电器、光学,直到厨房用具、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,“德国制造”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。德国最有名的公司,几乎都是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。它们直到今天都维持着世界性的声誉。

  2、珍视“身后名” 不贪“眼前利”

  德意志不是个“喜新厌旧”的民族,德国人喜欢有经历的东西,有历史记忆的东西,有文化记忆的东西。

  我认识一位德国教授,他家里现在还有上个世纪60年代生产的木头箱子一样大的电子管收音机,由于质量好,照样在用。我问他,“你还用这么老的东西?”他说,“是呵,我一看到它,就想起我幼年时发生在这收音机旁的故事,对我来说,这可是比什么都要珍贵的啊!”

  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,捡起来依然可以用。德国建造的居民住房120xx年也不会倒,就是被战火摧毁了,德国人也一定要按原样将其重建起来。

  有一张关于德国建筑物的照片,名叫“不变的德国”,展现的是二战以后德国人修的房子,完全是中世纪式晚期巴洛克时代和洛可可时代的风格。为什么?二战结束后,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废墟,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战火摧毁,德国人非常心疼,因为德国人就是喜欢自己的文化。怎么办?德国人死活也要把当年的照片找出来,把当年的设计图找出来,一定要按原样一座座地重修起来。今天你跑到德国去看,大多数城市都没有什么现代建筑,几乎全是巴洛克、洛可可时代的风格。

  德国有座王家歌剧院在二战中被美国飞机全部炸毁,德国人心疼得不得了,那座歌剧院是过去建了220xx年才建好的,结果毁于一旦。怎么办?

  二战后德国人就把这片废墟圈起来,搞了一批科学家、文化学家、考古学家、建筑师、技术工人,大约上百号人,花了35年时间,把这堆破砖烂瓦又重新装回去了,你现在再看这座王家歌剧院,怎么也看不出来是炸弹炸烂了以后又重新装回来的,这座建筑成了“世界文化遗产”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说,“这个行动本身就属于世界文化遗产”。正是由于德国热爱、尊重自己的文化到了如此地步,所以才叫“不变的德国”。

  由于德国的经济发展不靠房地产市场,所以一位德国建筑师很难拿到一个建筑项目,好不容易中了标,就一定会精心设计,一定要把它搞成一个艺术精品,一定要让它流芳百世。

  因此,在德国,你永远也看不到有两座建筑物会是一样的。

  因此人们说,德国建筑师重视的不是“眼前利”,而是“身后名”。

  3、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

 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,一位外国记者问彼得•冯•西门子:“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,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?”

  这位西门子公司的总裁是这样回答他的:“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,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,我们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,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。”

  当时那位记者反问他:“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?管它什么义务呢?”

  西门子总裁回答道,“不,那是英美的经济学,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。我们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:一、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;二、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。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,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。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,事实上,遵守企业道德、精益求精制造产品,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!”

  说到“天职”上去了,“天职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“上帝要你干的事”。

  在德国,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,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。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、某项产品的“小公司”、“慢公司”,但极少有“差公司”,绝没有“假公司”。

  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经历、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,也被称之为“隐形冠军”。

  德国有家葡萄酒作坊,快420xx年了。二战中很偶然留下来的,很幸运没被美国飞机炸到。德国的马牌轮胎公司是1871年成立的,现在我国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它的分店。德国的阿迪达斯公司是1920xx年创办的,至今也有94年以上的历史了。你可以看到,德国这类企业都是有年头的。

  德国的产品不打价格战,不与同行竞争,一是由于有行业保护,二是由于价格并非决定一切,打价格战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。德国企业是要追求利润,但是只要能保证基本利润,有钱可赚,德国人并不是那么贪得无厌、无休止地追求利润的,而是要考虑更长远的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。因此,德国人宁愿“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同时,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务”。

  我曾在柏林与一家菲仕乐锅具店的经理聊过天,我说:“你们德国人造的锅可以用上120xx年,因此每卖出一口,实际上也就丢失了一位顾客,以后人家不用找你了。你看人家日本人造的锅,用20xx年就到头了,顾客每20xx年就得再找他一次。仔细想一想,你们划得来吗?你们为什么要把东西搞得那么结实呢?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点,你们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?”

  这位经理这样回答我:“哪里的话,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,这就会有口皆碑,就会招来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锅,我们现在忙都忙不过来呢!我们这家厨具厂,是二战后从过去的兵工厂转产过来的,前后也不过几十年时间,就卖出1亿多口锅了,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口吗?快80亿了,还有70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在等着我们呢!”

  你看,德国人的想法不一样,他们营销战略的路数也与众不同,一笔生意,在你身上一辈子就做一次,让你说他的东西好,这就会感染到另外一个人,这个人再去做他的顾客,然后再感染第三个人,人家干的是这个事。

  4、探求本质,考虑长远

  今天德国只有三座城市,即柏林、汉堡、法兰克福,被定为“国际化城市”,以后打起仗来也宣布为“不设防城市”,其他城市都是中小城市。

  绝大多数的德国人都生活在5万人、10万人、15万人、20万人的城市里,连50万人口的城市,德国人都觉得太大了。

  德国城市的风光几乎都有这个特点:城市天际线最高的地方一定是教堂的尖顶,任何建筑物都不能超过它。

  我曾与一位德国教授谈论过这个问题:为什么德国人能做到守时?

  他讲道:“城市小,就容易守时。为了守时,也必须得把城市设计得小一点。你要想在‘汽车大众化时代’做到城市不堵车,需要有两个条件。第一个条件是任何楼房不要超过五层,在德国,你要想建造六层以上的高楼,必须经过议会投票通过才行。第二个条件是任何城市必须有一半的空间是马路。只要你同时做到了这两条,城市就不会堵车。”

  今天德国人一般只在柏林、汉堡、法兰克福建高楼,那也是世界级的大高楼,但有一个条件,这种高楼从任何方向倒下来时,不能压到另一栋楼。所以越高的楼房,周边留有的空地就越大。这就叫“探求事物的本质,确定长期的战略”。德国人建房子时,是一定要考虑到当它倒下来时会发生什么事情的。

  5、德国不相信物美价廉

  “德国制造”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,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“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”。

  你跟日本人可以谈价格,但你跟德国人谈价格,一刀都砍不下来。

  德国人甚至不承认有“物美价廉”这回事。

  “德国制造”的优势在于它的质量,它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,它优秀的售后服务。德国企业发展的一般产品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、高难度,别国一时无法制造出来的产品。德国30%以上的出口商品,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。德国人生产的工业制造品,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,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订书机,从质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。

  德国所有供3岁以下儿童食用的产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,必须是天然的;所有奶粉被列为药品监管;所有母婴产品只允许在药店出售,不允许在超市出售;所有巧克力都被规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为原料加工生产;所有保健护肤品牌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植物种植园,以保证取材于天然有机品质。

  德国人生产的非工业用途的化学产品,例如清洁剂、洗手液、洗洁精,除了有清洁杀菌的功效以外,绝大多数采用了生物降解技术,也就是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学成份,来将化学对人体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。德国人生产的滤水壶,既能过滤无机有害物,也能过滤有机有害物,并富含镁元素。经过德国滤水壶过滤后的水,是微微带甜味的。

  德国锅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温性质,既能节能环保,导热效果又极佳,以至人们说,“使用这种德国锅具,一根蜡烛就能弄一顿美味佳肴。”德国人生产的一口锅,可以用上120xx年,因此很多德国人用的都是奶奶传下来的锅。

  对德国人来说,任何一样厨具,一辈子只需要买一次,不需要买第二次,因为你一辈子也用不坏它。

  德国人生产的煨汤用的锅,完全是钢铁铸造的,沉重得连男人都有点端不动,那锅盖内侧有奇特的花纹,我问一位德国的销售商:“搞这些花纹干嘛?”他说:“它盖上去后,水蒸气就能上下自然循环,不易烧干,这是一种技术。”德国的锅具,盖上去个个严丝合缝,说三分钟开锅就三分钟开锅,能为你省下不少煤气费。

  我也曾问过一位德国的企业家,为什么德国的产品动不动就“能用120xx年”呢?

  他这样回答道:“这有两方面的原因。一个原因是,我们德国没有资源,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是靠国外进口来的,所以必须物尽其用,尽量延长使用期,这才是对原材料最大的节约。另外一个原因是,我们德国人认为,产品质量的好坏,主要体现在是否‘经久耐用’上。”

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:创业者必看的8本书

  《摩根财团》豆瓣评分:9.3

  本书作者罗恩?彻诺擅长写金融、商业、人物的传记,此书试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,看遍整个华尔街、现代金融业的兴衰更替,在美国媒体上收获了为数不少的的赞颂之词。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被比作资本市场发展的活教材,企业家在此书中可以学到如何把握政治局势,市场趋势,以及如何在竞争中规避风险,做到基业长青。

  《精益创业 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》豆瓣评分:8.2

  最少成本,核心价值,精简原型,快速迭代,这是“精益创业”的核心内容。这是一本关于创业的方法论,主要针对创业公司财力欠缺,人手不够,对市场需求不了解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,名曰 “精益创业理论”,目的是最大范围减少钱财的浪费,“犯便宜的错误,不犯昂贵的错误”,对初创公司有指导价值。作者埃里克·莱斯是硅谷的一个程序员,他曾参与若干家公司的创业过程,见过许多成功和失败之后,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创业,此书可看作他的思考成果。

  《Facebook效应》豆瓣评分:7.9

  本书作者是《财富》杂志高级编辑大卫·柯克帕特里克,他长年执笔“快速前瞻”专栏,拥有丰富的商业写作经验。这本书就是他近距离采访近130位Facebook相关人士,深入研究Facebook发展历程写出来的商业解剖书。里面详解了Facebook是如何诞生,如何融资,又如何与Google与Twitter打响备受瞩目的网络之战的,此书因资料翔实和叙述精彩而广受好评。

  《交办的技术》豆瓣评分:8.5

  “平易朴实的操作手册”,这是读者对此书的一则简短评价。本书作者小仓广多年来专门从事领导力发展,担任领导职务近20xx年,曾先后就职于知名人力资源公司Recruit、SourceNext及 Faith等。小仓广的观点是:主管的成就不是自己做了什么,而是自己不做什么,下属会做得更好。书中有26张实用图表和28种交办的技术会让你掌握更多交代工作、提高效率的好方法。

  《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》豆瓣评分:8.3

  这本书是吴晓波近年来发表的500多篇作品中精选出的59篇作品合辑,里面有他关于人生、关于商业、关于财富的多重表达,收录了广为流传的那篇关于马桶盖的文章等。

  《穷查理宝典 查理·芒格的智慧 箴言 录》豆瓣评分:9.0

  都知道 巴菲特 是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的代表人物,虽然查理·芒格的知名度远没有巴菲特那么高,但他对公司的业绩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本书就汇集了查理最出色的演讲、箴言和思想,将会给你的投资观及理财观带来启示。

  查理的几条建议——年轻人应该追求什么?

  1、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。

  2、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。

  3、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。

  如果你想要说服一个人,要诉诸利益而非理性。

  研究企业该如何做强做大,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倒掉的。

  《影响力》豆瓣评分:8.6

 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有说服力,让普通人更容易听他的?心理学家罗伯特·B·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隐藏在顺从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。想要让用户更好接受你的产品,让合伙人更加相信你的梦想,让自己再多一些影响力吧。

  《三双鞋 美捷步总裁谢家华自述》豆瓣评分:8.3

  谢家华是华裔传奇创业家,一位靠自身努力不断创造奇迹的商业天才,他35岁就以10亿美金身价登上《财富》杂志“40岁以下亿万富豪榜”,排名第27位。他儿时创办蚯蚓养殖场,大学经营披萨生意,直到后来创办“美捷步”品牌,带领公司以年销10亿美元的骄人业绩横扫美国电子商务领域,本书集结了他大量的经验教训和商战感悟,全书真实有趣,值得阅读。

  谢家华语:最好的领导者就是那些以身作则,既是团队的追随者又是团队的领导者的人。我们相信在一般情况下,最好的想法和决定来自于基层,来自那些身处一线,离事情或客户最近的人。而一个经理的作用就是消除障碍,让他的下属能够成功。这意味着,最好的领导人就像公仆一般,全心为他们所带领的人服务。

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:你适合打工还是创业?

  ——一位有十年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分享的创业体会

  作为一个创业20xx年以上,最近却在考虑上班的同学,感觉自己有点发言权,先占个位。

  创业绝对不是逃避现状的出路

  首先,创业与上班殊途同归,强调的都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体现后获得的回报。但是上班和创业对人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,表现如下:

  创业要求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控能力。

  当你的积蓄已经无法支撑下月工资的时候;当你拼命到尿血业务却没有丝毫进展;当你辛苦工作的时候员工却在偷懒;你确信你能抗的住?

  创业意味着自己当老板,意味着没有人要求你去工作。

  在这种状态下,个人的自控能力就尤其重要了。如何在想看电影的时候克制住自己去工作;如何在需要陪孩子玩的时候还要想着下一步工作怎么办;如何在疲惫期还能保持旺盛的斗志,你能做到吗?

  创业还需要很强的领袖气质。

  是不是能够将事业的蓝图规划的宏伟且可行;是不是能够拥有一帮吃糠咽菜还能同甘共苦的兄弟;是否能发掘每个人的长处并加以发挥;是否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一句话就给小伙伴们无穷力量。

  创业还要求你是个多面手,什么CEO、CTO、CIO、COO、BD、PR,要有思想准备自己一肩挑,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;扮得了霸道总裁当得起开心大娘;抓得起业务搞得了思想。亲,感觉如何?

  有的小伙伴又会说,我们有合伙人啊,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与追求,我们三观一致,决心一起奋斗一辈子。

  泼盆冷水,恰恰好多创业公司都是死在了共同创业上了。可以一起吃糠咽菜却不能共享富贵,没死在战壕里却死在了温暖的床上,你以为你是乔老爷?开掉合伙人都不带眨眼的?

  在这点上一定要提醒各位准备合伙创业的小伙伴,在开始做之前先把所有有关商业的事情说清楚,拟 合同 、签字、按手印,不要怕没面子、坏感情,会避免很多很多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
  至于有些小伙伴因为上班受约束太多、办公室政治、各种不自由、领导瞎指挥等理由选择创业,我只能送你一句“呵呵”了。

  创业比上班艰辛得多,创业绝不是替代上班的好选择。

  创业强调的是直面人生,绝不是逃避现状的出路!

  重三已出,请认真思考。

  认清自己是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,没有之一!

  在创业之前分析清楚,做到冷静的头脑+激情的行动,比单纯满腔热血,自我说服,闭门造车要有效率得多,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得多。

  关于创业的书籍、培训、政策非常多,在这个时候,一定要保持自我,所谓“不忘初心”强调的是保持自我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,而不是人云亦云,随波逐流,跟风上道。

  一旦决定了,请坚持,事真不可为,请及时止损。这两点看似矛盾,其实也是出于自我对事物的判断。如果问心无愧,已经感觉努力到了极致结果却并不美好,请一定停下来好好反思,不要留恋,不要不舍。创业只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,而不是唯一的手段。只知道蒙眼拉磨的驴儿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“人生”。

 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,大意是成功人士最喜欢跟别人讲要努力,因为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所拥有的资源、人脉、平台、时机对于他们的成功才是更重要的。努力就成了唯一可以跨平台、跨人群,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。

  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判断标准随之也变得简单而粗暴,成功了就是努力了,失败了就是你不够努力。如果创业是这么简单的事情,那还哪有什么失败可言?

  记得,认清自己是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,没有之一!

  平衡工作和生活

  说点题外话,记得小的时候,我的姥爷跟我说过: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本人不才小学也通读过三大名著(红楼父母不让看),从小就有做一个士大夫的理想,不卑不亢,外圆内方,知行合一也是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。

  自从创业后,现实就把一个个的大耳光打在了我的脸上,“让你装读书人,让你傲骨,让你清高”。记得有天晚上陪XX人员喝第三场酒的时候,我一下子仰倒在马路上了,当时内心的悲哀无可附加,你的理想呢?你的坚持呢?你的目标呢?

  然并卵,明天洗洗还是要继续啊!

  创业过程中最煎熬的不是应酬,不是资金压力,不是团队管理,而是各种压力给你带来的烦躁、不安、焦虑以及其对正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。你的生活质量会变得很差,你的脾气会变得暴躁,你的家庭关系会紧张,这和我们追求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变是完全背道而驰的。

  创业的小伙伴们请尽量做到工作和生活分隔开,不然影响太大了,切记。

  那么,是创业还是上班?

  创业是条艰辛的路,没有咬碎牙也要坚持下去的精神,就不要玩耍了,把浪费掉的时间、精力、财力用来提升自己,做个真正强大的人要靠谱得多。

  而上班首先意味着团队,然后是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可能更大的发展平台,有的时候这些不是创业能够获得的。如果能够在更大的平台发挥自己全部的能力,很多时候是会比创业收获更多。

  究其根本,创业或是上班,只是对人生不同道路的一次选择,而不是最终选择。

  以上就是品味一生网 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3篇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